top of page
【倉頡同學會】第10集│彖,是隻咬東西的野豬(附中英字幕)
播放影片
彖,是隻咬東西的野豬
彖
(彖:金文)
金文有二形,一是中箭的豬,二是被繩索套上的豬。「彖」即野豬,專破壞農作物,人人得而誅之。野豬愛咬,因此「彖」字強調了他的口。凡以彖組成的字,多與「咬」有關。
(金文「彖」比喻肆無忌憚,好吃懶做。參考陳劍:金文「彖」字考釋,網上可以找到。)
緣
布邊線頭崩散,緣,本義是給布緄邊,引伸指繞著,沿著,再引伸指依從,憑藉。
喙
指動物的 嘴,亦指器物的嘴,用在人時多指張張合合、卻未能表達的嘴巴,「百喙莫辯」。
蠡
《說文》:「蠡,蟲齧木中也。」木被蟲蛀成一殼狀東西。「以管觀天,以蠡測海,以莛撞鐘。」比喻人見識淺陋,力量微薄。
椽
野豬最令人討厭的是吃農作物時,不會先吃完一棵再吃第二棵,而是每棵都咬上一口。木建築的椽子都彷彿被咬過一口,作扣合用。
篆
書體的一種,篆書,線條保持了銅器銘文刻鏤的味道。
(留意「刻」中的「亥」,也是一頭豬。)
EP10_文化小識
文化小識
篆書千字文,你可讀得懂嗎?
椽子,即rafter,那個缺口稱作birds mouth,形容比起野豬咬斯文點。
范蠡因長袖善舞後,後世生意人奉他為財神。
除了是政治家、軍事家、生意人,范蠡亦是養魚專家,著有《養魚經》。
bottom of page